close

IMG_2363.JPG

 

 

神要使其滅亡,必先使其瘋狂。---Herodotus

來荷蘭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四五月的鬱金香花季了!

從機場到Keukenhof的巴士站前排滿了人,由此可知,這場盛宴已然開始!

 

 

IMG_2365.JPG

 

 

鬱金香與荷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許多人荷蘭的第一印象是鬱金香!

但你知道嗎?鬱金香其實也是土耳其的國花呢!

甚至在伊斯坦堡還有個鬱金香節。

 

 

-

 

如題。

讓我們回到十六世紀初吧!

 

當時,是鄂圖曼土耳其人先迷上了這個飽滿、鮮豔的花,接著引入了荷蘭並在萊頓大學進行研究。

由於鬱金香難以快速大量的繁殖,而造成供給量與需求量失衡,進而使價格上升。

但若只是小小的失衡一下,是不會造成影響全國的市場泡沫的!

 

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,這個泡沫也是一層一層的慢慢擴大...

因為鬱金香繁殖不易,價格昂貴,一開始只是有錢人把玩的植物。

他們改良鬱金香的品種,讓這花有各種不同的顏色與面貌。

 

當時最出名的是一白色條紋的品種,稱永遠的皇帝(奧古斯都)。

這個品種說來也有趣,這白色條紋是由病毒感染所產生的。

這不由得讓我想到龔自珍的病梅館記。

龔自珍用病梅警醒世人中國的社會問題,

若是有人能夠以這“永遠的皇帝”做做文章,或許就能減低這場泡沫的負面影響。

 

這股鬱金香風潮持續到了1634年,此時商人們、投機客們都嗅到了炒作的商機。

多虧了他們,鬱金香從萊頓紅到了現在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與近郊哈倫。

這段時間,鬱金香的價格天花亂墜,更有著一顆頂級球莖換一座宅邸之說。

高級球莖是以ass為重量單位計價,也就是0.05g;次等曾以個數,再次等就以袋數計價。

當時精算到這種地步,簡直與黃金不相上下,甚至更勝黃金!

 

在M.戴許所著的「鬱金香狂熱」一書中有以下的描寫:「1636年,一棵價值三千荷蘭盾的鬱金香,可以交換八隻肥豬、四隻肥公牛、兩噸奶油、一千磅乳酪、一個銀製杯子、一包衣服、一張附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。」(維基百科)

 

事情還在惡化。

這些傳說(抑或是事實)傳到了農民等低收入階層的耳裡。他們也想從鬱金香風潮中讓自己一夕致富。

由於沒有多少本錢,所以他們只能買品質低的鬱金香球莖。

此舉造成了低階球莖的價格也開始飛漲!

 

由於供給實在不及需求,開始有了期貨交易。

交易者們在各個酒店或是應運而生的會社,提出“明年某月交付球莖/支付”的票據,加上預付款,也就是訂金或是抵押物。

這樣的預付制度,讓許多沒有資金的人也加入了市場,使得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更加嚴重!

 

鬱金香的價格像是瘋了般的飛漲,在最後兩年時間,一顆球莖一天能夠轉手十次

愛好者開始收手了,尤其是對那些農民賣的低階球莖,他們根本沒有興趣。

 

在1637年的2月3日,這個泡沫終於破了!

這發生在哈倫。

這個時候鬱金香的價格已來到最高點,大家都想要把手上的票據脫手換現。

當時可能受淋巴腺鼠疫爆發影響,交割日也近了,買家第一次拒絕出席例行性的鬱金香拍賣會。

這讓民眾都產生了恐懼,更加深要把手上的球莖、票據賣掉的意念。

但,大家赫然發現,根本找不到買家!價格轟然下跌!跌了99.999%(其他花種最多也就下跌40%)

 

事件造成許多人血本無歸,也有些人成了暴發戶。

 

直得深思的是,這樣的歷史不斷重演。

18世紀英國的南海泡沫、19世紀日本的泡沫經濟、20世紀美國的網路泡沫與房地產泡沫

 

這顯現出人性的貪婪、盲目與自負。

歷史是盞明燈可以照亮前方的路,讓我們看清路的模樣。

若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把眼睛閉上,走著自己想像的路,即便有再亮的燈,也無法給予指引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kendra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